您的位置: 首页 > 华体会体育

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方网站- 体育APP下载“五个人人”:边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喀什大学为例

发布日期:2025-11-18 18:46:47 浏览次数:

  华体会电竞,华体会电子,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华体会官方网站,华体会网址,华体会官方平台,华体会app下载,华体会体育靠谱吗,华体会2025最新,华体会世界杯,华体会欧洲杯

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方网站- 华体会体育APP下载“五个人人”:边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喀什大学为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边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喀什大学立足时代要求与区位特点,有形、有感、有效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性构建并系统性实践了“五个人人”的育人模式。深入剖析该育人模式的生成逻辑与丰富内涵,并从“有形”“有感”“有效”三个维度阐述其运行机理与成效,有助于为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范式提供启示与借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1]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前所未有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2],赋予了教育事业新的时代使命。学校,特别是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必须主动担当作为,探索将宏大叙事与微观体验相结合的教育路径,真正促使学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人会跳新疆舞”与“人人会打太极拳”: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具身实践与表达。新疆歌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的鲜活体现;太极拳则凝聚着“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中华传统哲学智慧,是中华文化统一性与深厚性的代表。学校引导学生掌握这两种底蕴深厚的身体艺术,其深意在于:通过身体实践与韵律体验,使大学生在具身实践中深刻认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人人会写毛笔字”: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的书写与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数千年的核心载体,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文化基因。书写毛笔字,远不止于技能习得,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在一笔一画的临摹与创作中,大学生体悟的是汉字的形体之美、结构之妙与历史之重,感受的是超越地域和民族的、共有的文明记忆。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引导大学生在书写中强化对中华民族基本文化符号的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

  “人人会讲5个以上历史英雄、先进人物故事”: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叙事与建构。文化认同是最深 层次的认同,历史叙事是建构认同强有力的工具。大学生通过讲述历史英雄事迹、先进人物故事,能够绘就出一幅中华民族为争取独立解放、实现繁荣富强而共同奋斗的英雄谱系图。这个过程中,其从被动的听故事者,转变为主动的故事讲述者和传播者。这一身份转变意味着大学生需要主动去收集、理解、内化并生动再现这些英雄楷模的事迹与精神,主动建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集体记忆,深刻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人人会唱5首以上红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同情感的回响与激荡。红歌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波澜壮阔的历程中诞生的,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集体记忆与红色基因,是激昂的时代主旋律、凝聚奋斗力量的音乐载体。组织大学生学唱红歌,并非简单的音乐课,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大学生在旋律与歌词中重温各族人民共同走过的奋斗历程,感受澎湃的革命激情与爱国热忱,唤起自身深层次的爱国热情和革命豪情,使各民族学生在统一的节奏和激昂的情绪中,强化对党和国家的情感归属,激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

  “有形”的具象化载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知可感”。“有形”的具象化载体和可视化过程,使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知可感。首先,实现了教育内容实体化、具象化。“五个人人”将宏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可触摸、可学习、可展示的文化项目和行为技能。新疆舞的舞步、太极拳的招式、毛笔字的笔画、英雄故事的情节、红歌的旋律,都是具体的存在。这使得抽象的意识塑造过程变得清晰可见,有了坚实的实践抓手。其次,实现了教育过程场景化、可视化。“五个人人”活动将大学校园转变为一个巨大的、流动的育人场景。晨曦中的太极方阵、书画室里的凝神运笔、舞台上的翩翩起舞、教室里的深情讲述、广场上的红歌嘹亮……这些日常化的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立体的校园文化图景,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从文件走向生活,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种生动的、持续的校园文化生活常态。最后,实现了育人目标标准化、可量化。“五个人人”提出人人会做的一个基本的、可衡量的标准。虽然“会”的程度有差异,但这一目标使得教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可评估、可考核,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普遍参与度和落地实践度。

  “有感”的情感化浸润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心入情”。“有感”直指教育工作的情感核心,通过情感化浸润和主体性激发,让教育过程触动心灵。其一,激活了大学生情感体验。“五个人人”活动中,艺术和体育自带情感属性。新疆舞的欢快、太极拳的宁静、书法的专注、故事的崇高、红歌的激昂,都是强烈的情感刺激。这种通过审美和实践带来的情感冲击,远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为持久和深刻,能够在愉悦和感动中悄然完成情感的塑造和认同的强化。其二,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建构。“五个人人”强调“人人”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传承者”。学生需要自己去学、去练、去讲、去唱,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主动的探索和内在的建构。讲述英雄故事尤其如此,它需要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组织语言、倾注感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度的自我教育。其三,促进了各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五个人人”中的许多活动需要集体协作完成,如集体舞蹈、合唱、太极拳团体表演等。这种共同的实践创造了大量的交往交流场景。在共同的节奏中舞动,在共同的旋律中歌唱,有效地打破了人际隔阂,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与情感交融,使“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受变得真实可感。

  “有效”的内化性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有效”是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体现在内化性认同和持久性行为的生成上。第一,促进了文化理解与认同。“五个人人”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的不仅是文化技能,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理解,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文明特质在中华文化谱系中的位置。这种基于理解与尊重而产生的文化认同,是牢固的、理性的,也是充满情感的。第二,形塑了历史观与价值观。通过主动讲述英雄故事,学生接纳并传播了一套具有共同性的中华民族历史叙事。这套叙事将各民族的历史有机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大征程中,将国家主导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的微观叙事相结合,主动接纳和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观,这对于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至关重要。第三,强化了行为自觉与共同体归属。当“五个人人”实践活动成为习惯,其所承载的价值观便沉淀为潜意识层面的行为规范与审美偏好。一个习惯于通过太极拳修身养性、通过书法静心明志、能自然讲述中华民族英雄故事、在红歌中汲取力量的学生,其行为模式和身份认同必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身份高度自洽。这种“日用而不觉”的教化,是最深刻、最有效的教育。第四,提升了综合素养与育人质量。“五个人人”活动契合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聚焦价值引领的同时,兼收了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增广见闻、规范行为的效果,实现了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的质量统一,是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核心要义的精准落实。

  喀什大学“五个人人”实践活动,是边疆高校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智慧结晶,有效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宏大政治命题,转化为一系列可知可感、入心入情、务实有效的文化实践与生活日常,探索出了一条兼具操作性、感染性和实效性的特色路径。不仅为喀什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强大动力,更为全国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如何创造性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要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发展的方法论与范式参考。

  坚持“党建引领”与“基层创新”的辩证统一,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是新疆各高校的“一把手”工程。[3]喀什大学以“五个人人”为重要抓手,研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以及9个配套文件。因此,“五个人人”活动的有效实施,首先源于学校党委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进行系统谋划,从办学治校的高度提供坚定的政治引领、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充足的资源支持。同时,“五个人人”活动又充分激发了各学院、班级、社团的基层创造力,鼓励其在统一框架下探索特色化的实现形式,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协同育人共同体。

  坚持“价值引领”与“文化浸润”的深度融合,探索思政教育的新形态。“五个人人”活动破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容易“硬”“虚”的难题,实现了“盐溶于水”式的无痕教育。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巧妙地融入文化载体之中,通过新疆舞的学习,增进对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理解,通过太极拳的习练体悟中华传统哲学智慧,通过毛笔字的书写感受中华文明传承,通过英雄故事的讲述构建共同历史记忆,通过红歌的传唱激发集体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强健体魄、掌握技能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价值观念的熏陶,从显性灌输转向隐性浸润,从理论说教转向文化滋养,从知识接受到行为自觉转变,通过身体实践和文化体验促进价值内化。

  坚持“主体实践”与“情感体验”的双轮驱动,把握认知发展的内在规律。“五个人人”活动的有效实施,根本在于遵循了“实践出真知,体验生真情”的认知规律。通过舞蹈排练和表演,学生体验团队协作和艺术表达的快乐;通过太极拳练习,学生感受身心合一的境界;通过毛笔字书写,学生培养专注沉静的心态;通过故事讲述,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和情感传递能力;通过红歌唱响,学生感受集体共鸣的力量。这些实践都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融价值体验于其中的完整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教育的客体转变为主体,通过全身心的实践参与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有效扭转了“我讲你听”的单一模式,并通过创设实践情境和体验场域,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演中悟”“践中行”,完成了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自信、从自信到自觉的内生性转化过程,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